顶点小说 > 三国将军本纪 > 第六十二章 典农校尉

第六十二章 典农校尉


  许都。

  “孝先之意,欲以伯言为典农官?”曹操一脸诧异的望着毛阶,毛阶现在可是司空府的西曹,主管官员人事任命,虽然很早之前,毛阶就一直在推荐薛议,曹操也只当是毛阶和程昱的关系好,顺水推舟做个人情罢了,没想到,毛阶到了主管人事的长官还在继续推崇着薛议,莫非,这小子内政真的有一手?

  摸摸了下巴的胡子,曹操有点拿不定注意,望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程昱一眼,平常这时,针对的薛议的封赏,程昱不都是会以各种“理由”来搪塞么,这下怎么不见动静了?

  “仲德意下如何?”曹操还是开口询问了。

  “伯言可堪此任!”程昱言简意赅。

  见“腹心”没什么意见,曹操便点头同意了毛阶的提议。

  ...

  诏书:拜典农校尉薛议,业履忠贞,辅幹王室,顷遭凶暴,海内离析,议克定兖州,为国出命,夫禄以赏恭,罚以绌否,今以议为典农校尉,并印绶符策。

  薛议拜见天使,谢恩完毕,从使者手中接过典农校尉的印绶,将平虏都尉的印绶小心的奉上。

  “我这是要去屯田了么?”薛议如是想到。

  ...

  许都农地附近。

  羽林监枣祗,现屯田都尉枣祗已经在农地附近忙绿了。

  但枣祗出身寒门,对于薛议的任命并不赶到惊讶,何况自己还有羽林监之职在手,也没什么好嫉妒的,司空府官员人事部长毛阶,对于薛议的看重都是有目共睹的,而薛家早期对曹操的支持,大家也都看在眼里,薛议兄长薛议现如今更是妥妥的郡守重臣。

  只是内心也在感叹:“后生可畏。”

  枣祗与薛议详细的说明了如今的情况。

  枣祗现在实行的屯田方式为民屯,主要耕作对象为流民。如今战乱纷起,流民颇多,强制将许都附近的部分流民统一起来管理,发放从黄巾那里缴获的农具,由专人带领,以小队为单位,统一记策。

  薛议此时就在枣祗的书吏身边观看他的统计方式,而他的面前排着一队衣着褴褛的流民。而每队流民都有一个士官领着,士官手里拿着一个木牌。

  只见坐在位子上的书吏拿着士官递过的木牌仔细核对手边的竹策后,拿着毛笔在新的一片竹简正面上写到:

  将张佥部见民廿一人。

  大麦二顷已截廿亩。

  下糜九十亩溉七十亩。

  小麦卅七亩截廿九亩。

  禾一顷八十五亩灌廿亩莇九十亩。

  挥手示意张佥带着他的人离开,让另外一个士官上前,同样,士官地上木牌,书吏核对,为了节约竹简,又在背面写到:

  将梁襄部见民廿六人。

  大麦六十六亩已截五十亩。

  下糜八十亩溉七十亩。

  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。

  禾一顷七十亩莇五十亩溉五十亩。

  记录屯田的簿书,各类种植物、耡田与灌溉的实数都详细列明。

  同时对于农具也有详细的记载,在另一边的一位书吏则写下:

  锄头一把,木柄,长七尺,褐色,任耕,差民...

  写到这里,抬头问了问眼前的老农,“汝何名?”

  “小民张客。”那个流民赶紧报上自己的名字。

  书吏点点头,仔细询问张客二字之后,继续写到:锄头一把,木柄,长七尺,褐色,任耕,差民张客用之。

  又抬起头问道:“可需耕牛?”

  “需得,需得。”

  “得耕牛着赋十之一,汝可知耶?”

  “知晓,知晓。”老农连忙点头。

  于是书吏继续看了看边上士卒牵上来的耕牛,从照顾耕牛的人手里拿过耕牛的身份信息,写到:

  黄牯牛一头,齿六岁四月日,左角长一尺,变乌色,任耕,本许县官牛,差民张客养。

  “真是事无巨细啊!”薛议想到,“那自己又要干些什么呢?”

  枣祗听了薛议的的疑惑,笑道:“屯田之事,新起与此,伯言姑且看之,待收获之时,上报曹公便可。”

  “报信就完了?”薛议心中表示疑惑。

  见薛议一脸疑惑的样子,枣祗表示:“伯言可率军巡领田地,抗击盗匪,助屯田之事!”

  薛议这才点了点头。

  当然,薛议也是后来才知道,许都附近,曹操本部在此,哪有什么盗匪?

  而就在曹操于许都发展屯田,筹备军粮之际。

  扬州的袁术,开始动起了小心思。

  ...

  扬州。

  孙策斗转江东,袁术的大旗,遍布江东,袁术此时,可以称得上志得意满了。

  虽然在进攻徐州的路途中受到兵粮的制约,略有小搓,但是大体上,这一年来,可谓是硕果累累。

  地盘扩大了一倍不止,同时扩大的,还有袁术的野心。

  曹操迎天子以来,官位那可是蹭蹭蹭的往上涨,而同样的,他那位庶出的哥哥袁绍,更是被封为了大将军之位,虽然诏书还没到达冀州,但是朝廷的使者,一路大肆宣扬,老早就传到了袁术的耳中。

  望着眼前的玉玺,袁术低沉的说道:“代汉者!当涂高!”

  ...

  冀州。

  袁绍对于曹操的示好,也终于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怒火。

  在一边等待朝廷那只慢悠悠的封赏部队之时,一边也在为朝廷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

  由于献帝在东归之时,损失了大量的人马,还损失了很多关于礼仪,制度的文献资料,身在袁绍阵营的应劭当即表示要为天子根据自身所学恢复汉朝制度。

  上书到:“夫国之大事,莫尚载籍。载籍也者,决嫌疑,明是非,赏刑之宜,允获厥中,俾后之人永为监焉。故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,朝廷每有政议,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,问其得失。于是作《春秋决狱》二百三十二事,动以经对,言之详矣。

  逆臣董卓,荡覆王室,典宪焚燎,靡有孑遗,开辟以来,莫或兹酷。今大驾东迈,巡省许都,拔出险难,其命惟新。臣累世受恩,荣祚丰衍,窃不自揆,贪少云补,辄撰具《律本章句》、《尚书旧事》、《廷尉板令》、《决事比例》、《司徒都目》、《五曹诏书》及《春秋断狱》凡二百五十篇。

  蠲去复重,为之节文。又集驳议三十篇,以类相从,凡八十二事。其见《汉书》二十五,《汉记》四,皆删叙润色,以全本体。其二十六,博采古今瑰玮之士,文章焕炳,德义可观。其二十七,臣所创造。

  岂繄自谓必合道衷,心焉愤邑,聊以借手。昔郑人以干鼠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宝燕石,缇?十重。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,斯文之族,无乃类旃。《左氏》实云虽有姬姜丝麻,不弃憔悴菅蒯,盖所以代匮也。

  是用敢露顽才,厕于明哲之末。虽未足纲纪国体,宣洽时雍,庶几观察,增阐圣听。惟因万机之余暇,游意省览焉。”

  献帝嘉之。

 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24/24722/488749153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