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三国将军本纪 > 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对

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对


  扬州。

  吴郡。

  翌日。

  心不自安的周瑜来到了孙权的府邸。

  在侍卫的带领下,周瑜来到了孙权的会客厅,却发现孙权正在会客,客人正是天下有名的名士,华歆华子鱼。

  周瑜见此,当即默默的退了出去。

  华歆用余光瞟了一眼,见周瑜退了下去,便继续刚才的话题:“将军奉王命,始交好曹公,分义未固,使仆得为将军效心,岂不有益乎?今空留仆,是为养无用之物,非将军之良计也。”

  原来,华歆是收到了蒋干等人的书信,当即向着孙权提出辞呈,希望回去。

  孙权毕竟也才18-19岁,脸皮还不够厚,见华歆言辞恳切,又想到这是曹操的授意,便答应了华歆的请求。

  见华歆远去,周瑜步入大厅之中。

  一进来,便发现孙权愁眉苦脸的坐着发呆。

  “将军何故如此?”周瑜坐在一边,开口问道。

  “公瑾,此非我之寡德耶?”孙权郁闷的发问。

  “将军何出此言?”周瑜不解。

  “华子鱼远近闻名,而今亦欲离我而去,北投曹公也!”孙权向着周瑜说出了刚才与华歆讨论的话题。

  周瑜闻言,立马就明白了。当下解释道:“非将军之过也!实乃曹操之谋也,今曹操胜袁绍于官渡,其势莫挡,故遣人于江东,欲揽江东之中于怀,而弱将军之势也!”

  孙权惊异道:“我与曹公为姻亲,同为汉臣,何故如此?”

  周瑜:“曹公欲整压天下,当弱天下诸侯。且权势之争,亲亲尚且伐之,何况将军与曹公乎?将军地处江东,远离朝廷,王命难及,曹公欲弱将军,不难猜也!”

  “今吾之宾客,鲁肃鲁子敬尚且为曹公所诏,何况将军麾下之俊杰乎?”

  孙权这才明白,原来是曹操特意来自己这边挖人了。“曹公势大,江东众人若欲投之?吾当奈何?”

  周瑜摇了摇头:“将军勿忧也!讨逆在时,恩泽四方,故能征善战之士皆欲效死,今将军新继位,当不疑也!且江东之士,能者如张昭,皆来自徐州之地,皆避兵祸于曹操也,更有甚者,血仇也!曹操宿敌袁绍尚在冀州,其势危亡,尚未可知,此时投曹,非智者所取也!”

  周瑜当然是捡着曹操一方的劣势来说,尽量的减少孙权心中对于曹操挖人举动而引发的担忧。

  虽然知晓自己这方肯定会被挖走不少人才,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谁叫天子在人家那边,而人家最近又打了大胜战呢?

  听了周瑜的解释、分析,孙权心中这才略微好受了一些,当下问道:“如此?坐视其诱我江东之众乎?”

  闻言,周瑜立马开口道:“断然不可!江东之基,岂容轻易动摇?窃以为将军当下文书,秘传各郡,闻曹公招揽一事,无异心者,当自会上书言此,将军当大嘉赏赐,以安众心。”

  孙权高兴道:“公瑾此言甚何我意!”

  周瑜见孙权高兴了,才说出另一个计划:“然,曹公之势,远胜于我等,江东之众,必有背将军而投曹公者,人各有志,若其一心欲往,将军勿要强留!”

  孙权也是明白这点,当即沉默的点点头。

  周瑜继续说道:“予以为,将军此时当广开言路,招揽贤士,一则稳安众心,二则若重臣背离,当可速定!”

  希望孙权能够广开言路,扩充麾下的人才储备,说白了,就是希望孙权能够让手下的人,多多推荐自己的人上来,达到拉拢、稳定的目的,其次,人才的储备能有效降低一旦有某些重臣投靠曹操,而带着一大票人北归的影响。

  周瑜的考虑非常非常的全面。

  孙权当下重重的点头,说道:“善!就依公瑾之策!”

  ...

  孙权的密令很快就传达了下去,果不其然,很多重臣都收到了曹操的招揽书信。

  但是结合孙策的遗泽,和如今曹操的处境,投靠曹操的人,并不是很多,而孙权也是对那些将曹操招揽书信上交的重臣,例如太史慈等人给与了厚厚的赏赐。

  ...

  身在吴郡的蒋干自然是明白了这些时日孙权一方的动作。

  立马也是晓得,自己的身份,估计早已被周瑜看穿,只是碍于曹操与孙权现在的关系,不好发作罢了。

  留在吴郡,估计也是没什么用了,当下向着周瑜提出告辞。

  周瑜亲自送蒋干上了北去的客船,离别在即,周瑜说道:“丈夫处世,遇知己之主,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,言行计从,祸福共之。假使苏、张更生,郦叟复出,犹抚其背而折其辞,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?”

  蒋干闻言,笑着摇了摇头,终无所言。

  ...

  扬州。

  寿春。

  曹操采取了刘晔的方案,以大军压境之势,亲自出征陈策,以薛议为先锋,统兵三千,进攻其驻地。

  果如刘晔所料,陈策一听是曹操亲自率大军来了,当即出城投降于薛议,不费刀兵即解决了寿春数年的匪患。

  而盘踞在附近的雷绪、陈兰等袁术故吏,也是纷纷派遣使者,表达心意。

  寿春一带终于安定。

  ...

  刺史府。

  曹操等人率兵而还,当即在刺史府举办庆功宴会。

  觥筹交错之间,薛议发现曹操喝高了,起身,举杯走向了大厅中间,向着众人感慨道:“昔年文若曾言‘公外定武功,内兴文学,使干戈戢睦,大道流行,国难方弭,六礼俱治,此姬旦宰周之所以速平也。既立德立功,而又兼立言,诚仲尼述作之意;显制度於当时,扬名於后世,岂不盛哉!’

  然多年已逝,天灾人祸,接踵而来。地且不存,何谈政事乎?故务学之事,收效甚微!”

  曹操早就有了兴学的想法,奈何也是无法实施。

  见曹操如此感叹,此时刘馥当即也是出列,和曹操站到了一起:“曹公!办学之事,利在千秋!馥自当竭尽所能!”

  曹操大笑,拍着刘馥的肩膀:“元颖大善!当饮此杯!”说罢,举着自己手中的酒杯,一饮而尽。

  刘馥也是仰头而酒尽。

  喝完,两人同时举着空酒杯对着对方,哈哈大笑起来。

  -------------小知识----------

  《三国志刘馥传》数年中恩化大行,百姓乐其政,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。于是聚诸生,立学校,广屯田,兴治芍陂及茹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,官民有畜。

 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24/24722/543050045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