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三国将军本纪 > 第一百三十二章 拉拢

第一百三十二章 拉拢


    蒋干顿了顿,思考了一下,立即说道:“江东之首,首推张昭张子布也!江东国士,能比之伯仲者,寥寥数人而已!”

  虽然有吹捧的嫌疑,但是蒋干的话,薛议还是认同的,张昭,如今可是江东的首要人物。

  郭嘉闻言也是轻轻的点了点头,“张子布之于江东,犹如张良、萧何之于高祖矣。”郭嘉也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。

  郭嘉对张昭给了这么高的评价?薛议有些不解。

  郭嘉解释道:“昔日曾闻闻刘荆州尝自作书欲与孙伯符,以示祢正平,正平蚩之,言:‘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,将使张子见乎?’如正平言,以为子布之才高乎?”(祢衡,字正平。)

  原来如此,薛议算是明白了,连祢衡那个眼睛长脑袋上的人都如此看重,想必张昭的本事,自然非同一般,自己先前还是小觑了。

  旋即问道:“此人可以为我等所用乎?”张昭可以拉拢吗?薛议问了之后,心里却是一点希望也无。

  果不其然,蒋干听了他的话后,摇了摇头,“张子布受孙策厚恩,恐难以说动,且其昔年受陶恭祖所举,陶恭祖去世之时,尚以文怀之,陶恭祖与曹公之恩怨,自不必多言。”

  蒋干的话语摆明了说动张昭的可能性那是非常之小,不说孙策的知遇之恩,光是恩主陶谦与曹操的关系,便使其难有投效之意,当年张昭从徐州避难江东,可少不了曹操的出力。

  张昭既然不得,那么江东还有哪些人可以尝试拉拢呢?薛议询问道:“除张子布,江东其余人等可以谋乎?”

  蒋干点了点头,说道:“除张昭外,尚有东莱太史慈、庐江周瑜、九江蒋钦等人可以一试。”

  这些人对于薛议而言便是知名多了,“曲有误,周郎顾!”的美谈对于远在东郡的他,都有所耳闻。

  薛议自然是明白这些人在以后孙权势力中的地位,当即也是肯定了蒋干的决策。

  见此,郭嘉笑道:“江东之才何其多矣,子翼所言数人,如何能够?”

  蒋干也是笑着摇了摇头,当下,立即从袖中摸出一张白布,在蒋干的示意下,郭嘉和薛议凑上前去,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江东孙权势力的人物、地位、官职、所在地点...

  “真是了不起啊!”薛议重重的看了一眼蒋干,“厉害!”

  ...

  翌日。

  经过昨日的一番讨论与探究,撒网似的选定了可以进行拉拢的江东人物之后,薛议、郭嘉、蒋干正式拜访了寿春目前的最高行政长官,刺史刘馥。

  刘馥是一个微胖的中年人,络腮胡,笑起来眼睛眯得很细,听闻薛议几人的来意,也是尽可能的提供帮助,用自己的名义,征调了几人来刺史府。

  当然,听郭嘉所说,司空曹操目前正在南下的路途之中,不过几日便可到达寿春,那么考察的任务自然是由曹操亲自来办了,在刺史府中,薛议等人也仅仅只是与众人打了个照面,相互认识,混了个脸熟,交谈了一番。

  而在刺史府,刘晔、蒋济等人明白了薛议他们的来意后,当下又举荐了一些人才,胡质,便是蒋济所推荐的人物。

  胡质是寿春大贤胡敏的儿子,名士后人自然受人青睐,果不其然,扬州刺史刘馥听到蒋济的推荐后,当即决定征召胡质过来。

  当然,找胡质到了刺史府之后,也仅仅只是浅谈了一番,没有深入了解。

  而刘晔在听闻郭嘉和薛议的来意后,当即表示他还认识一位人才,愿为曹公举荐。

  薛议当下来了兴趣,连忙问道:“何许人也?”

  刘晔笑道:“其人乃临淮东城人也。鲁肃鲁子敬!家富于财,性好施与。袁术闻其名,曾就署其为东城长。现居于江东、依于周公瑾,吾与其善,可修书一封,言其利弊,令其来投,报效曹公!”

  薛议心中一惊,“鲁肃和刘晔的关系很好吗?还能直接令其来投?”脸上却是大喜:“善!鲁子敬吾亦有所耳闻,其人确有其才,还望子扬速书与之!”

  刘晔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,见薛议如此看重于鲁肃,当即就在刺史府,挥毫写道:“方今天下豪杰并起,吾子姿才,尤宜今日。急还迎老母,无事滞于东城。近刘刺史,今在寿春,拥众万余,处地肥饶,庐江间人多依就之,况吾徒乎?观其形势,又可博集,今东阿薛伯言亦闻君之名,愿荐君于曹公,时不可失,足下速之。”

  薛议就在一旁看着刘晔写下了这封信,笑道:“善!”

  郭嘉见薛议“如此上心”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
  转头向着蒋干建议道:“何不乘今日,将所需信件一并写了,届时一并带去江东。”

  蒋干却是笑道:“奉孝欲以刘子扬为书吏乎?”

  “哈!”小心思被看穿,郭嘉也是不恼,乘着刘晔如今正在写着劝归书信,让他帮个小忙,将江东几位重点人物的全部一起写了,也省事不是。

  奋笔疾书的刘晔却是毫不知情,马上就要被临时当做书吏征用了。

  ---------------小知识-------------

  《三国志鲁肃传》原文:刘子扬与肃友善,遗肃书曰:“方今天下豪杰并起,吾子姿才,尤宜今日。急还迎老母,无事滞于东城。近郑宝者,今在巢湖,拥众万余,处地肥饶,庐江间人多依就之,况吾徒乎?观其形势,又可博集,时不可失,足下速之。”

  这段话,是有问题的。

  《通鉴考异》:刘子扬招肃往依郑宝,肃将从之。瑜以权可辅,止肃。案,刘晔杀郑宝,以其众与刘勋,勋为策所灭,宝安得及权时也?

  一、郑宝早在孙策时期就被干掉了,哪里还能到孙权时期?

  ◎梁章钜曰:子扬即刘晔字,据《晔传》,晔为郑宝驱逼,欲赴江表,晔谋杀之,是晔本非郑宝党与,岂有劝鲁肃从宝之事?宜为温公所不取也。

  二、刘晔亲手做掉的郑宝,哪里还会为他引荐人才?

  所以,我在此,就原文的基础上,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,使其更符合小说中的进展和逻辑。

 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24/24722/543394454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