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三国将军本纪 > 浅谈-----曹操官渡之战诸将位置的来源与辩证

浅谈-----曹操官渡之战诸将位置的来源与辩证


  首先说明,上一章书中所写的人物位置和安排,都是根据台湾三军大学出版的《中国历代战争史三国卷》来写的。

  以前很喜欢看这本书关于三国战争的描写,所以写在了自己的小说中,也算是一个纪念吧。

  至于这本书的水平如何,懂的都懂。O(∩_∩)O~

  以下是原文

  前线部署:

  曹操采纳郭图的意见,指导思想是在以弱抗强总形势下,发挥作战指导优势,以智取胜,决心率精兵二万,抗击袁绍。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,在建安四年(199年)八月,进军黎阳,先后作如下部署:

  前线部署:

  命河内太守魏种牵制袁绍从并州方面进攻,保障左翼侧;

  2.命建武将军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,派一部防守孟津,以掩护左侧安全;

  3.命平虏校尉于禁率领步骑两千驻守延津,东郡太守刘延,扼守白马,共同阻击南下的袁军;

  4.继续留东平相知兖州事程昱率兵七百人防守甄城,以保障右翼安全;

  5.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,攻下齐、北海等地以牵制袁军;

  九月,曹操分兵官渡,命裨将军徐晃,张辽率步骑万人布置防线,以阻挡袁军,自己回到许昌;十二月,曹操率关羽,乐进、许褚诸将及郭嘉、荀攸诸谋士移驻官渡,组织防御,指挥战斗。

  二线配置:

  1.命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防守阳翟,以掩护左侧背;

  2.命蔡阳率部驻守叶县,以防止汝南黄巾军刘辟、龚郝等部;

  3.命杨武中部将曹洪率部驻守宛县,以防御荆州刘表;

  4.命裨将军李通率部与汝南太守蒲宠驻守汝南,以备孙策;

  5.命侍中兼尚书令荀彧镇守许昌,知后方诸事;

  6.命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盐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;十一月,加派卫觊到关中,统制盐政,招抚流民,进行屯垦;

  7.命督军校尉颍川太守夏侯渊督运粮草;

  8.命典农中农将、长水校尉任峻典选军器与粮运;

  曹操采取“以逸待劳、后发制人”的作战方针,把决战地点选在官渡是完全正确的:

  以双方兵力和态势上看:袁绍兵多,曹操兵少。千里黄河,袁军处处可渡。曹操如果分兵把口,防不胜防。何况青州在黄河南岸,已为袁绍所据有,沿防设防,态势不利。

  从曹操的作战方针来看:他采取的是决战防御。在削弱敌人后,寻求战机与袁军决战,而不是消极防御,如沿河设防,就限制了自己的机动。不如后退一步,主动选定于己有利,于战不利的战场,集中兵力,待袁军师老兵疲之后,与之决战。

  ------------风格先-------------

  下面来看看陈寿《三国志》的真实情况:

  《三国志武帝纪》公遂济河,围射犬。洪、尚率众降,封为列侯,还军敖仓。以魏种为河内太守,属以河北事。初,公举种孝廉。兖州叛,公曰:“唯魏种且不弃孤也。”及闻种走,公怒曰:“种不南走越、北走胡,不置汝也!”既下射犬,生禽种,公曰:“唯其才也!”释其缚而用之。

  魏种位置OK。

  《夏侯渊传》:及与袁绍战于官渡,行督军校尉。

  不明。

  《程昱传》: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,太祖闻之,使人告昱,欲益二千兵。昱不肯,曰:“袁绍拥十万众,自以所向无前。今见昱兵少,必轻易,不来攻。若益昱兵,过则不可不攻,攻之必克,徒两损其势。愿公无疑!

  程昱当时肯定不是东平相,要么是济阴太守,要么东中郎将,要么尚书,都兖州事。

  《臧霸传》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,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,故太祖得专事绍,不以东方为念。

  还算OK。

  《徐晃传》: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。从破刘备,又从破颜良,拔白马,进至延津,破文丑,拜偏将军。与曹洪击强贼祝臂,破之,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,功最多,封都亭侯。

  徐晃传明显可以看到随曹操东征,从破刘备,而不是在官渡布置防线。当然也可以说是破刘备之后布置防线,存疑。

  《乐进传》:吕布于下邳,破别将,击眭固于射犬,攻刘备于沛,皆破之,拜讨寇校尉。

  《夏侯惇传》:转领河南尹。太祖平河北,为大将军后拒。

  压根就没看到夏侯惇有屯延津一说,反而是在镇守后方,刘延倒是出现在了白马。但是我在这里小小的吐槽一下,三国志一般都会为传主美,但是夏侯惇好像是个特例O(∩_∩)O~,可能是后人没给陈寿米吧~

  《曹洪传》:别征刘表,破表别将于舞阳、阴、叶、堵阳、博望,有功,迁厉锋将军,封国明亭侯累从征伐,拜都护将军。

  也没有曹洪屯守宛城一说,倒是后来,官渡之时,曹操让曹洪留守大本营防备张合等人的进攻,所以说,曹洪应该是随着曹操一起在官渡,我小说所写屯宛是单纯是为了对应这本我很喜欢的脑补秘史来的,后面会让他回归正史线。

  《曹仁传》:太祖器其勇略,不使之郡,以议郎督骑。太祖征张绣,仁别徇旁县,虏其男女三千余人。太祖军还,为绣所追,军不利,士卒丧气,仁率厉将士甚奋,太祖壮之,遂破绣。

 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,绍遣刘备徇彊诸县,举众应之。自许以南,吏民不安,太祖以为忧。仁曰:“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,其势不能相救,刘备以强兵临之,其背叛故宜也。备新将绍兵,未能得其用,击之可破也。”

  太祖善其言,遂使将骑击备,破走之,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。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,仁击荀于鸡洛山,大破之。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。复与史涣等钞绍运车,烧其粮谷。

  真实历史,曹仁在本传是主动提出出击刘备的,而不是我写的鉴于荀攸的远谋,被动防守。

  还有就是《卫觊传》中,明显提到,是钟繇到了关中,关中皆服,才回的许都,说明,卫觊一直都在关中,而不是脑补史中的十一月,出使关中...

  哎,以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惊为天书,三国战争写的辣么精彩,现在看来,漏洞百出呀~O(∩_∩)O哈哈~~

  PS:那张历史悠久的老图,我也发书友圈了~大家看下作家说~

 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24/24722/554033657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