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骑行中国纪实 > 第六十五章 洞冠梨

第六十五章 洞冠梨


  

  阳山县一处公园。

  小张起了个大早,在火被吹灭数次后终于吃上了热乎的汤面。吃完面条,小张拆下后轮,掏出内胎检查一番。昨夜下台阶时,他听到  “噗”  的声响,以为是扎胎了,但因天色太晚便放到今早处理。

  但是,小张将重新打满气的内胎压入旁边的连江江水中,却始终找不到漏气口。又白忙活了,小张无力地想。待他转过头,却看到旁边水中浮起了一条翻着白肚的小鱼。

  为了避免死鱼对连江造成污染,小张小张用木棍将小鱼夹到岸上,压在了石头下。做完这一切,小张突然生起了一个古怪的想法:所以,上天让他误以为车子扎胎,进而来水边检查,就是为了让他将死鱼捞起,保护环境?小张突然笑了。

  紧接着,小张开始规划今日路线。出发时规划,只能规划个大概走向,具体两省之间,两城之间,往往有多个选择,具体怎么走却要实地再行决策了。

  从阳山县到前方连州市导航给出了三条路,距离相差无几。花了会功夫查看了三条路各自沿途海拔变化后,小张选了中间的107国道,其他两条一路翻山,这条却是能沿着江流再走一段。

  但才沿着107国道走了几公里,小张又改了主意。倒不是说要掉头走其他两条路,而是沿着连江去前方的小江镇,又有两条路可选。一条当然还是107国道,一条却是乡道,与三日前一般,紧贴江边修建。

  想到那日滨江乡道一路美景,道路也算平坦,小张咧嘴一笑,毫不犹豫地拐进了乡道。

  但很快小张便后悔了。今日两次选择道路,他本意挑更平缓的来走,结果如今事与愿违。如今连江两岸山脚陡峭得多,连着沿江乡道也不断上上下下,尽是数十米至百米的陡坡,宛如波浪。

  不过沿江乡道总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沿江。所以,既然已经上了贼船,小张只好将休息力放在沿江风景,同时借着江水清洗爱车。

  在路上,除了赏风景,也能看人间。

  当小张走出十几公里滨江乡道抵达小江镇时,已经是吃午饭的点了。

  小张来到一家烧腊店坐下,他每次下饭馆,不是为了赶路就是为了蹭电,今天更是两者兼有,一上午才走十几公里,他自己都看不下去了。

  烧腊也是广东人最常吃的饭之一,但小张囊中羞涩,却是点了便宜几块的炒米粉。

  在等待上饭的时间,小张观察着这家不大的饭店。

  门口有一个玻璃隔间,是出餐的地方,挂着几只烧鸡烧鸭之类,老板就在里面忙活。隔间取餐口的显眼处贴着几张纸片,写着  :“今日热.卖:瘦肉炒粉10元,云吞8元”、“惊爆价:手撕鸡35/斤,快歺15/份”、“卤水+饮料加收5元”。

  而正墙上,进店便能看到墙高处悬挂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,还有家里孩子们的奖状。

  至于小张所在的侧墙上也贴着纸片,写着:“本店可加工炒菜,5元一个人,白粥、汤免费,白饭3元一碗,酒水另计”。

  能看得出来,这是将某些活动宣传用纸翻过来,直接在其背面的空白处书写,不过虽然简陋,却能从字里行间看到店主的辛苦经营。

  饭店的一个角落,坐着一位老婆婆和两位带着红领巾正在写作业的小女孩,俱都安安静静,与饭店里食客们纵声高谈阔论的气氛有些格格不入。

  不久,邻桌几位顾客走了,老婆婆迅速起身,收拾碗筷,细心抹净桌子,随后又回到了角落里坐着。

  马上,又来了两位顾客,各自点了一份烧鸭饭。

  随着老板的一声呼喊,饭店角落的帘子被掀开,一位年纪更小的小女孩答应一声,走了出来。

  小女孩来到取餐口,接过她父亲三两下切好的烧鸭饭,端到了新来的食客面前。

  但接下来小女孩没有回到帘子后。小张看到,小女孩转身进了玻璃隔间,来到她父亲身边。老板从砧板上拿了根鸡腿,小女孩接过鸡腿,小跑着回到帘子后面。看到这,小张哑然失笑。

  一家子都在努力经营着生活,这是多么美好的风景。

  可小张这边还在羡慕老板老婆孩子热炕头,那边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,回过神来的小张匆匆跑出去,将车推到饭店房子侧面的屋檐下,然后心疼地擦干太阳能板,然后回去继续吃饭。

  雨很快就停了,但太阳还没出来,温度便马上回升,不一会又重新热了起来。小张见状不敢再耽搁,结了帐继续赶路。

  又爬了会山路后,小张在村口招呼站停下休息。

  不一会,一位摩旅大哥也过来了,看见小张在此便过来攀聊。摩旅大哥在工厂上班,他这次是请了一个月假出来,而且他每年都会出来跑一趟。因为时间紧迫,摩旅大哥请小张吃了个梨后便走了。

  傍晚,前方又是乌云蔽日,还打起了雷。小张不敢怠慢,趁着还没下雨提前捡起柴火。

  又走了一段路后,小张发现路边有不少村民摆摊卖同一种水果。只见那水果整个呈棕色,隐隐还有绿色斑点,再看其大小形状,似乎是一种小张未曾见过的柚子。

  但前方乌云已经快要压到头顶,小张只是匆匆看了几眼,脚下却是不停。

  终于,几分钟后,小张看到前方村口有个招呼站。

  其实广东一路走来,很多村子村口都有招呼站,且面积都不小,是挺不错的露营地。正因为有这驿站一般,隔一段路便有的招呼站,小张才有底气,在发现前方打雷后依然向前走了一个多小时,而不担心被雨困住。

  小张隔着百来米便看到这个招呼站很是宽敞,欣喜地将车推了过去,而后拎着一个大袋子,沿着道路边缘捡起干枯树枝。

  捡树枝的时候,小张这才注意到路边还有一位摆摊卖那不知名水果的姑娘,其摊前还有两名小哥。尽管此刻乌云蔽日大风刮起,任谁都看得出马上便有狂风暴雨,三人却依然有说有笑,似乎一点也不在意。

  小张见状只道三人俱住附近,便也不去提醒,自顾自地加快捡树枝的速度。他要与时间赛跑,做晚饭、泡第二天喝的茶水、做明日早饭,加起来所需要的柴火可不少。

  小张感觉捡的差不多了便回到了招呼站,柴火随手放在地上。

  几分钟后,雨滴开始落下。

  小张看到卖不知名水果的那位姑娘朝他走了过来,摊位前的两名男子早已离去。

  “你好,请问能帮我搬下桌子吗?我一个人搬不动。”  姑娘道。

  “呃,好。”  小张一愣,转眼便想明白,跑了过去。姑娘早已将桌上的水果收入筐中放到了地上,因此小张并未怎么用力便将桌椅搬了起来。

  “要不我们一起抬吧?”  姑娘担心桌子太重,开口道。

  “不用,你搬其他的。”  小张一口气将桌子搬进招呼站里,放在了中间,而姑娘也将凳子和一筐水果杂物搬了过来。

  路边还剩一辆女士自行车,但方才片刻功夫过去,风雨更大了。

  姑娘看着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水,对小张道:“车子就不用了,放在那边吧。”

  “没事,很快。”  小张说完再次奔跑过去。此时雨并不大,只堪到小雨的门槛,只是风太大了,风助雨势,雨汽弥漫空中,看着吓唬人罢了。

  半分钟,小张便将车子推了过来,姑娘连连道谢。

  “你这是来旅游的吗?”  姑娘打量了一眼小张的车,问道。

  “对,旅游的。”  小张笑道。

  “骑自行车?太厉害了吧。”  姑娘赞叹。

  “过奖过奖,其实也没什么。”  小张谦虚道。

  “你吃水果不?”  姑娘将筐放到桌上,问道。

  “是这个吗?”  小张指着框里的不知名水果道。

  “嗯。”

  “这是什么水果?我在路上就看到很多人卖这个。”

  “这个是洞冠梨,我们这里的特产。”

  “洞冠梨,这是梨?”  小张惊讶,一时间难以将梨与这个柚子般大小的庞然大物联系上。

  “对,这种梨吃起来芯细汁多,爽甜无渣,以前还是皇家贡品。”  姑娘一开口便是熟练的宣传话术。

  “这也太大了吧?”

  “这个不算大,最大的有六七斤。”

  “六七斤……”  

  小张一时无语,他常买西瓜,知道六七斤的圆西瓜有多大,梨水分含量与西瓜相差不多,个头想来也不会差多少。

  姑娘拿出刀开始切梨,小张也终于有机会细细打量人家。

  浅蓝色短袖,黑色七分开叉裤,绑着长马尾,眼睛会有些偏小,且因为广东的气候,皮肤晒黑了些许,但身材气质都不错。

  姑娘切好梨,抬头一笑,将一块削了皮去了芯的梨递给了小张。小张接过梨,很久不曾与年轻女子长时间、近距离接触的他突然心中砰动。

  “喝奶茶吗?”  姑娘又问道。

  “不用了,谢谢。”

  “没事,我买了两杯都是准备自己喝的,现在下雨了天也不热了,你喝吧。”  

  姑娘说完,从框里翻出一瓶奶茶,但因收拾的时候有些仓促,一时之间却找不到吸管。

  “不用找了,我有吸管。”  小张道。

  “没事,就在里面。”

  又翻了几十秒,姑娘找出了吸管,和奶茶一起递给小张。

  “谢谢。”  小张道。

  随后两人也无甚言语,看着外面的风雨,陷入了沉默。

  不一会,一名男子骑着辆摩托车也进来招呼站里躲雨,随后不久,招呼站又来了一位小学生。

  风雨愈来愈大,整个招呼站无一处能够豁免,众人只好就地躲避,小学生蹲在柱子背风处,姑娘蹲在桌子后,小张和骑摩托车的男子背风而站。

  哐当一声,姑娘的自行车被风吹倒,招呼站里的四人一齐看了过去。

  “没事不用管它。”  姑娘道。

  但小张怎能真的不管,几步上前将姑娘的车扶起斜靠在石椅上,也对自己的车进行了调整。

  很快,招呼站中间的地板流进了雨水,小张突然反应过来,他的柴火还放在角落里,且正好是迎风那一侧!

  小张忙走过去,发现袋子里的树枝还是干的,但后面捡的一小堆柴火就没这么幸运了,底部的早已湿透,但堆在上层的还有一些能凑合。见状,小张赶紧将上层这些半干半湿的树枝塞进袋子里。

  姑娘见此情形也走了过来。

  “我来帮你。”

  “不用了,我一个人就可以。”

  “我可以帮你拿袋子。”  说完,姑娘将塑料袋撑开,使小张能够更轻松地放入树枝。

  “谢谢。”  小张道。袋子外半干的树枝不多,小张很快就捡完了。

  “剩下的不管了,这些够了。”  小张看着袋子道。

  “你是自己做饭吗?”  姑娘问道。

  “嗯,省钱。”

  “你好厉害。我特佩服你这种人,骑自行车,竟然还自己做饭。”

  “这没啥,习惯了其实也就那样。”  小张笑道,虽然是说习惯了的谦虚话,此刻是姑娘在夸,他心中便有些高兴。

  风小了一些,但雨依然很大。

  姑娘回到桌子旁,拿出塑料凳,发现椅面全是水渍。

  小张看到这一幕,从车上梁包里掏出纸巾,道:“我这有纸,要不要?”

  “不用了,我有。”  在小张掏纸巾的功夫,姑娘已经开始擦椅子了。小张顿时有些失望。

  姑娘坐在椅子上,开始看着手机,一会又发了个电话。小张没有什么话题,只是站着看远处风雨。

  晚上六点钟左右,下了一个多小时的雨停了。

  姑娘从框子里翻出一个袋子,走向小张。

  “这些板栗也送你了,然后这个梨我留给你了,我要先走了,桌子放在这里就可以,待会我爸会过来拿。”

  “哦,好,谢谢。”

  姑娘擦了擦车座,骑着车拐进了旁边的村子。

  “界滩站”  

  小张来到招呼站外,看到了站名,也知道了姑娘所在的村子村名。

  骑摩托车的男子说话了。

  “这梨小了,她怎么拿这么小的梨出来卖。”

  “不小啊,很大了。”  小张道。

  男子摇头,“小了,一般都拿五六斤的出来卖,还有七斤的,她这个才三四斤。”

  “你们这梨卖得怎么样?”

  “不好卖,太贵了没有几个人买。”

  “卖多少钱一斤?”

  “十几块。一个梨就要大几十块钱,没几个愿意买。”

  “不能降价吗?是有协会统一价格还是?”

  “不是,是降不了,成本在那,再降就亏本了。”

  “哦。不过这梨特别大,有钱的图个新鲜,十几块对他们来说没什么。”

  “对,就是买个新鲜了。这个梨就我们这里有,你出去外面就买不到了……”

  不一会,摩托车男子也走了。小张好奇心起,便上网搜索了洞冠梨。

  原来,洞冠梨是世界上最大的梨,因产于阳山县黎埠镇洞冠口而得名,其特点是有三。一是果实硕大;二是果皮薄、光滑,肉嫩多.汁,味道蜜甜,甘香袭人;三是果核细,肉质洁白,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变色。如今因为各种原因,洞冠梨的种植范围依然很小,主产地便在黎埠镇的界滩村。

  小张一个抬头,发现天都快黑了。小张也没心思再想洞冠梨,赶紧简单清理地面积水搭好帐篷。

  但小张刚要做饭,却发现他忘了提前接水。无奈下,小张拎着两个瓶子步行来到界滩村。界滩村挨着滨江,此时雨后风景更加秀丽。

  会不会再次碰到那位姑娘呢?小张心里有些期待。

  靠近村口处的两排房屋都大门紧闭,但屋外便有水龙头。小张也担心村口处招呼站里的行李,便没有再往深处走,接了水便走了回去。

  却说小张刚将水倒入锅中,又发现打火机找不到了,回想一番,觉得很可能落在了阳山县城,因为早上妖风几次吹灭炉火,他心情烦躁下似乎并未将打火机放回袋中。而且,这个打火机其实是备用的,前几日刚丢了一个打火机,这几日他却是一直忘了再买一个来备用。

  最近的商店在一公里外,小张苦着脸,也不管一地的行李,跨上车子奔了过去。

  小张来到地图显示的商店位置,但只有一栋装修良好的民房,并未见到商店。小张咒骂地图坑人,但还是怀着侥幸心理走近前去,然后看到了房子外面贴着张不大的纸,写着  “xx百货商店”  六个字。

  竟然真的是商店……

  老板是个老人家,头发已经花白,坦言没有微信只收现金。小张一阵庆幸,他车上的驮包还未卸下,而且驮包里刚好有几张零钱。

  回去的路上,不远处出现了彩虹,这让刚因缺水缺火跑了两趟的小张感到今日运气也不是特别差。

  晚上,小张在帐篷里边啃洞冠梨边看手机,不久便露出了懊悔的神情。

  这梨在网上不见卖的!早知道他该留个微信下来……

  

  

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18881/18881362/44311485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