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骑行中国纪实 > 第五十三章 河西走廊(一)

第五十三章 河西走廊(一)


  

  在蜿蜒的山路中一路下行,出了青海入了甘肃张掖,小张与阿阳来到了祁连山峡口,扁都口。

  到了扁都口,两侧险峻的山峰不再,向北望去,映入眼前的是一大片辽阔的缓下坡平原,两侧的青草和各种农作物绿意盎然,一望无际。

  这便是河西走廊的绿洲么,真是壮观。小张喂然而叹。

  再走几步,道路两侧栽上了高大的行路树,全然不似青海一般只有青草,这也进一步提醒小张,他已经来到了截然不同的地区。

  小张两人半溜半骑,很快便到了民乐县,又在县城转了十几公里,找到了一处烂尾楼,买上一堆食材,晚上便吃火锅以作庆祝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十数日前陇中还是两块多一斤的西瓜,今日此地已是一块钱一斤,这让小张欣喜不已。

  次日,两人又一路下到了张掖市区。

  作为古老的河西四郡之一,张掖历史气息浓厚。且因为张掖有着贯穿全境的黑河水灌溉,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物产丰饶,如今更有  “塞上江南,金张掖”之称。

  张掖的旅游资源自是不必多说。只说到了张掖,阿阳想要去张掖境内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游玩,就此与小张分别,于是小张又恢复了独身一人。

  走出张掖城区后,风景一变再变,绿洲渐渐地朝荒凉的戈壁过度,只有左侧的祁连山脉仍然耸立,其顶上的白雪依然可见。

  强汉时,曾有西域三十六国之称,这些活跃在广袤戈壁绿洲的国度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,只能在史书中窥见一二。

  小张知道龟兹、楼兰、车师等,却不知道张掖附近还有个黑水国遗址。

  从国道拐进一条土路行进数里,有一座带着小院的民居,院子里的鸡鸭正在地上啄食,角落的大黑狗朝着小张狂吠。

  黑水国遗址,就在小院的西北角数米处。穿过大开的铁门,小张进入了遗址。

  眼前是一面坍塌了部分的黄土城墙,还有一个残破的角楼。顺着墙边堆积的沙土,小张爬到了遗址上方,看得更加真切。遗址饱受风沙侵袭,如今只剩下些许残垣断壁,还能看出大致轮廓的城墙,残破的几处角楼,以及墙内散落的汉砖。

  这个因黑水河得名,因黑水河盛衰的国度,或许在许多年后,会随着仅存遗址的消失,而为更多人所遗忘。

  小张复又看去,只见遗址的四周是绵延起伏的沙丘,不远处便是村民的田地,有几位戴着头巾草帽的村民正在烈日下劳作。

  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”

  小张突然想到了这句感怀时光流逝的诗词,但出口后又觉得有些不妥。只是小张诗词积累不多,也不想去钻这牛角尖,感慨的意思到了便罢。

  下午的旅途便乏善可陈了。虽然西北人烟稀少,但作为连结了整个河西走廊的312国道,往来车辆十分之多,比之沿海也不逊色,令小张战战兢兢。

  因此,小张今日大多数时候注意力都放在了骑车上面。只有沿途又见到了许多养蜂人,与陇南陇中一般不绝于路,让小张更加确信甘肃是个养蜂大省。

  此外还有一件令小张欣慰的事。他臆想中的整日狂暴西北风并没有出现,反而今日还刮起了些许东风,老天终于是体谅了他一回,他已经受够了逆风。

  

  晚上,小张终于找到一个高度宽度都合适的涵洞露营。今晚,他只做饭,不像往常一般再烧一锅水。一个是水不够,一个是柴火不够。

  小张被昨日张掖的大片绿洲唬住了,以至于带的水太少,天气炎热,白日又没及时补充,等到晚上时,水却只够做今晚与明早两顿饭了。而涵洞附近的柴火也很少,他在附近走了一大圈才捡来一小袋。

  终究是大意了,没有把河西走廊的荒凉真正放到心里。小张自我检讨完毕,决定明日开始,每日至少携带四升水,并且从下午开始一路捡柴火捡到够用为止。

  吃完饭,小张和往日一样打开手机准备上传照片,却发现信号极差,根本发不出去,只有跑到路面上去才有网络。

  传完照片,小张就地观赏日落。这一日,太阳直到晚上九点钟方才落山。

  ……

  数日后,小张到达酒泉市。

  与张掖一般,酒泉市有着不少汉唐风格建筑,提醒着世人它的历史,它的古老。

  作为白嫖党的坚实拥护者,小张只来到免费的4A景区,西汉酒泉圣迹公园里参观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公园,由左宗棠出资修建。

  酒泉的名字大有来历。传闻,霍去病当时进军河西,大败匈奴,将匈奴残部驱逐到玉门关外后,汉武帝龙颜大悦,赐酒一坛,犒赏有功将士。但酒多人少,霍去病便将酒倒入泉水之中与大家共饮。于是,这个地方便被后世称作  “酒泉”。

  公园里,一处围起来的小池子。

  “这里啊,其他的都是假的,就这古泉眼是真的……”一位大爷正对着旁边的小姑娘侃侃而谈。

  小张闻言,定睛朝池底一看,池中间的石头底下冒着泡,果真是个活泉眼。

  公园里立着牌子,专门解释了酒泉泉水的成因。原来,由于酒泉的地势及地层特点,祁连山雪水及大气降水等形成的河流,先是渗入地下成地下河,流经酒泉市时又受阻,于是便溢流成泉。

  简单游览完酒泉市,小张又直奔嘉峪关市。

  嘉峪关市给了小张一个惊喜。在市区里的一座寺庙旁,小张看到了一辆满载东西的自行车,与之前他在宁蒙甘三省交界处附近时遇到的周召生大哥的车,一模一样。

  当日一别,他拐去兰州,又绕了一圈青海过来,而周大哥则走武威直奔新疆。小张原以为两人从此再无相会之时,怎料如今又碰上了。

  但也只是车子在,周大哥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。等了一会,小张仍不见周大哥回来,在心里道声有缘无分,便继续赶路。

  半小时后,小张来到了嘉峪关景区附近,因为景区收费,小张只掏出了望远镜,远远地看了几眼景区外围,只有黄土城墙,甚是无趣。

  收起望远镜,小张朝着更加荒凉的关外前进。

  但出了嘉峪关后,没了高楼大厦的遮挡与缓冲,天地间到处充斥着西北风的怒号。小张低着头,艰难地推行向前,并捡到了一枚一块钱硬币,这是路上捡到的过的最大面值。

  路上的摩旅一辆接一辆,还有一位重装骑友从小张后方追上来,也在西北风中尽力挣扎着。看到这么多人与他一起,在这大西北喝着西北风吃着沙子,小张顿时觉得心里好受了许多。

  ……

  玉门是有个老城区的。

  由于资源枯竭,玉门市政府已经搬迁至位置更加西北的玉门镇,原先的玉门市便成为了老城区,听说已经成了空城。

  小张没有见过空城,有心去看看,但老城区偏离主路太远,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
  在玉门市,小张休息了一天,规划起后面的路线。

  小张查看了手机上的几个地图,一共有两条不经过高速也可以去新疆哈密的道路。

  一条是继续沿着312国道走,到两省交界处时312国道就断了,径自连上了高速。但是国道断处附近,将地图放大后,又出现了一条无名小道,途径几个村庄,直达哈密的骆驼圈镇。但这条连名字都没有的小路,足足有两百多公里,网上找不到有关路况,但极有可能是横穿戈壁的狭窄沙石土路,而且村子是否尚在也是个巨大的疑问。

  第二条是脱离国道,从玉门市北上,走岔眀线与山沪段等路,拢共三百多公里。虽然道路有名有姓,但途中补给也不是很多,而且昨日走了一段河西走廊的颠簸县道后,小张对这条路的路况实在提不起什么信心。

  纠结了一天,小张最终决定还是选择继续走国道。不过,国道断后的那条无名小路他是不会去冒险的,他已做好打算,到时便拐上高速去。

  小张敢这么选是有底气的,就在九天前,有一位骑友刚走过这条路。这位骑友从国道断处附近的马莲井服务区上了高速,然后到新疆界,星星峡服务区时,骑友被交警拦了下来,但不久后,交警又拦了辆车让他搭车去了哈密。

  所以,实在不行的话,他也可以搭一程车,总比冒险来得强。

 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18881/18881362/44319459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