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剑颂 > 第六百零三章 儒门众圣(下)

第六百零三章 儒门众圣(下)


  乐正春展袖一振:“仲尼不喜欢郑国的乐曲,但民众庶首却觉得好听,仲尼不喜欢郑国人穿紫色的衣服,郑国人却并不介意朱红与紫色的区别。”

  “仲尼不喜欢的,郑国人都喜欢,仲尼喜欢的,郑国人都不喜欢。”

  乐正春此时的话,几乎是语惊四座!这儒家正统的大会上,他身为八脉一脉之主,也曾师从曾参学道,但如今说出来的话,却是先把孟子骂作何不食肉糜的昏聩傻子,再把仲尼批驳成孤身一人的老腐朽,这不仅是让许多人面色诡异,亦有圣人面色难看至极!

  “犬马也!乐正!汝乃犬马乎!小人乎!”

  “公皙哀之前曾言四种儒者,我还不以为意,心中嘲笑,却没想到当下就看到了你这厮!”

  “你怎敢诽谤仲尼,身为儒家之人,却在侮辱儒家之宗!你也配!”

  一瞬间群情激奋,不仅仅有圣人、大贤开口,也有看不过去的洪儒僭越无礼,而乐正春荒唐般的大笑数下,猛然哼了一声!

  声如雷聩!杂音俱灭!

  “怎么说不得!”

  乐正春冷笑:“汝等不是嚷嚷着仲尼的道已经腐朽,当改天换地再承续儒家辉煌,怎么如今我真的站在儒家圣人的地位上喝骂先宗,汝等却如被踩到尾巴的相鼠,急不可耐的蹦跶起来要咬人了?”

  “我举一个例子,诸位可知秦国从谁而始强?”

  子夏道:“自献公力举孝公,孝公又举商鞅变法,秦自此始强。”

  乐正春:“子夏先生说的正是!献公不立公子虔而立孝公,孝公继位时,甘龙杜挚等人佯作拥戴,待孝公出招贤令时,这些老贵族便悍然发难,说孝公呵斥先祖,是为大逆不道。”

  “秦孝公是怎么说的?简公,出子,虽为先祖,却乃乱国之蠹鼠,沦为白帝傀儡,已然误国百年,如何说不得?”

  “而梁惠王死前,又是如何?”

  乐正春哈哈一笑:“诸位,我曾经从大史氏处听到一则有意思的事情,说的是魏国史官记录下来的话,昔年梁惠王将死,希望史官隐去他这一生中的肮脏事,但史官却说一定如实记载,于是梁惠王勃然大怒,要杀史官,但史官便说,纵然是杀了他,这事情该记还会记的。”

  “于是梁惠王便罢休,最后明白,是非功过,便纵后人评说去吧。”

  “如今我骂儒家,一如孝公骂简公,先祖误国骂不得?先宗误道莫不是也骂不得吗!”

  乐正春的声音忽然提高,神色也变得极为狰狞,怒气迸发!

  “谁还要冲着这个道理和在下辩驳辩驳!”

  诸圣人怒气不减,万章则是不服气道:“异也!乐正先生言家师是不懂天下的愚夫,是知其而不为,但乐正先生怎么不说,那天下出了事情,莫不是梁惠王治理无方无道,怎么就能加诸到家师的头上呢!”

  “天下旱,不能治否?追溯上古,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,天下十三年,大河安定,大江平稳,此前共工与鲧治水皆败,耗时五十年,而大禹可治,仅仅十三年天下便定,莫非大禹非凡人也?”

  “王不通天下治,圣人不过是给出意见,按照乐正先生的说法,那诸圣便不要宣讲自己的道理好了,山野隐世,无为而治,先生这是穷天的思想,不是诸子的思想!”

  “如何拿得到这儒门八脉前来说!”

  乐正春哈哈大笑:“梁惠王不通治国的道理,孟轲却也是愚钝的蠢夫!火鼠可入火而不伤,游鱼可入深渊而不破,可游鱼上岸立时毙命,火鼠下海当场淹亡,于是,天下大水让火鼠去平,天下大旱让游鱼降雨,这怎么可能?”

  “不适合的道理,拿在该拿出道理却拿不出来的时候,这是帮倒忙!”

  “同样,也显出这说出荒唐话语的人是多么愚蠢!”

  乐正春劈头盖脸的骂着万章,同时这里也有其他的儒家圣贤愤怒而起,对乐正春破口大骂,同时还捎带把曾参也骂了进去,而曾子是个直脾气,那里受得了这般委屈,当场便把刀子向身前地上一插,就站起来破口大骂。

  幸亏没有人脱鞋。

  道理都是道理,若是能轻易说服,便不足以让他们追寻与学习一生了。

  这和杠精不同,他们所说的这些道理,都是立得住脚的,能找得到辩证的,而不是“你知道个屁,你又没见过”这种类型的混蛋话。

  不过春秋战国的儒家,那和后来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可不一样,你要是吵不过动手也正常。

  这个时代,儒生也是很能打的,譬如子张子路这帮人就是最猛的代表,昔年孔子被打劫,一个弟子站出来大喊愿与老师同生共死,然后拿着木棍就把抢劫的全部打趴了。

  “荀卿如何讲?”

  仲梁子还是要点脸的,这毕竟是他家的主场,也没有参与进去,而是在那帮人骂战的时候看向一直没有表示的荀子。

  “嗯……怎么没有见到那位叫龙素的大士?”

  荀子却没有直接表示,而是突然问了其他的事情。

  仲梁子失笑:“荀子怎么关心起小辈的事情来了?”

  荀子道:“前面天下大考,我弟子所作连山,众考生一筹莫展,唯她解出答案,那时,她也在稷下之中担任考官,天资优秀,我亦见过,只是这次看到阁下所选出的人物……不是她,略有诧异而已。”

  仲梁子道:“陈良所选,我在外远游,倒是不知道这些事情,不过连山之事,那年我也有听闻。”

  陈良在侧,此时道:“荀子当知,龙素此番为武王钺钦定之人,自然不可能轻易路面。”

  “公平,公正,旁人打着什么心思我不明白,但我白鹿宫,有自己的规矩。”

  “武王钺事关重大,不可轻易示人。”

  荀子笑了笑,而陈良行礼道:“至于荀子所问为何……略有耳闻,略有猜测。”

  荀子道:“陈良先生以为然?”

  陈良笑了笑,婉拒道:“不妥当。”

  荀子:“如何不妥?”

  陈良:“现在不妥,来日可期。”

  荀子行了一礼,陈良笑了笑,还礼道:“此事,程子来讲,更好一些。”

  程知远则是道:“妥则妥,不妥,日后可妥。”

  双方所说的话,自然是根据龙素来的,而问题大约就是两人之间的小九九……

  越王此时忽然一笑:“什么妥不妥,和你们这帮人也没甚么大关系!在这里操心!”

  仲梁子也听出来了,咳嗽了一声:“越王之言也不妥,呃……当下不妥,不妥,程夫子稍后再问吧。”

  程知远行了一礼:“不急,谢仲梁先生。”

  仲梁子盯着程知远。

  这个被称呼为当世张仪,可乱天下的人物,其实并不是很招儒家之人待见。

  但现在看来,自家的得意门生,居然和他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?

  稷下学宫之事曾有些许听闻,但听起来不过是泛泛之交罢了,或许有那么一丝欣赏的意思,但怎么……还有内幕?

  这让仲梁子一下子紧张起来了。

  这要是学坏了怎么办?不成不成。

  “陈良,事后你要与我细说、明言。”

  仲梁向陈良发问。

  陈良道:“也当慎断。”

  “不过现在,荀子还是先发表一下正在谈论的问题看法,不然,怕是那边要骂处火气,出去斗一斗了。”

  荀子看到了另外一边的混乱,便也点了点头:“也是,便先说一说吧。”

  “道。”

  荀子开口回应了。

  而另外一边,争吵的声音也逐渐低微下来,众人虽然没有骂够,但是荀子这位作为当世唯一重点教育大学的校长,这帮人虽然都是古人,荀子是后人,但是面子还是必须要给的。

  毕竟荀子可以说,是继仲尼之后,办教育机构办的最成功的人了,甚至从私学办到了齐国官方,又从齐国官方把名声打到了天下七国,如今更是三宫合并之后的一把手,大祭酒这个校长的位置,那可不仅是肥差这么简单,新学宫的分量,可是十分可怕的。

  “儒者当求道。”

  荀子不偏不倚的发表自己的想法:

  “昔年,仲尼求礼于穷天,四见李聃。”

  “鲁昭公七年,经由昭公引荐,入洛邑,藏书殿中,昭公领路,仲尼彼时年有十七,初见穷天。”

  “穷天人间之名,号为李聃。仲尼适周,初问穷天,礼所何在。”

  “穷天不答,只是带着仲尼去给一户人家出丧,仲尼在一旁看见有人哭喊,穷天问仲尼,丧葬有礼吗?”

  “仲尼答,是有的,穷天不言,至第二户,第三户,仲尼愈发不解。”

  “穷天则言:你看到的礼是什么?”

  “仲尼答,丧葬有礼,穷天却说,礼在棺材里。”

  “仲尼第二次见穷天,是将适周前,又问礼所在。”

  “子所言者,其人与骨皆已朽矣,独其言在耳。且君子得其时则驾,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。”

  荀子:“这是穷天的答复。”

  众圣贤都消了气,转过头来看着他。

  “第三次,是在南沛,此时,仲尼已至半百之岁,游历天下,重见穷天,便是唏嘘不已。”

  “又问礼所在。”

  “第四次,是鹿邑,此次之后,穷天西出函谷,自向天界去了。”

  “仲尼一生行礼,知礼,却四问穷天,礼在何处。”

  “是仲尼真的在问礼吗?不是,他在问道。”

  “生死是道,适周是道,颠沛流离也是道,直至最后,鹿邑一见,仲尼知道了礼,也懂得了道。”

  “道是一个很玄的东西,它无形无相却又确实存在,主宰着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,我们的儒,礼,也在道之内,天礼正是把礼融入天道之中而产生的。”

  “列星随旋,日月递炤,四时代御,阴阳大化,风雨博施,万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养以成,不见其事而见其功。”

  “是天行有常,在道之中。”

  “现在的儒家……没有道。”

  荀子的话落下,立刻就有人失笑,嘲讽道:“荀子乃当世圣贤,可听听,你说的是什么?你说的,有道,知道,明道的人,那是神中的圣人,穷天也不可近,何况仲尼与我等?”

  荀子不恼:“追根溯源,儒是什么?那本是第一批该知晓道所何在的人。”

  “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,地能载人,不能治人,是故当制天命而用之!”

  荀子话落,子思开口了。

  “不错,制天命而用之,故而谁得到武王钺,谁就可制约天命为己所用。”

  子思对荀子道:“天下之道,纵然只有一瓢,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获得,荀子的儒,太高了些,君王喜欢听的,只有最后一句。”

  “但君王喜欢的,不是正确的,道不可为他们所掌握。”

  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礼在我,道在我,天命则在我,我以天命约束我,不为他人所用。”

  “这便是《中庸》!”

  荀子看着他,欲言又止,两人的思想既有相同处,又有不同处,古人与今人的交锋在此时已经呈现,而程知远在众人不言后,开口了。

  “子思先生说君子之道为中庸,君子的言行更要符合中庸,这是上中庸,是以天命为根本,但子思先生确定符合中庸的标准是什么?”

  子思道:“对我来说,我欲过河,河水大且急,有一根独木桥,我左手拿着一个装水的瓦罐,右手提着一捆沉甸甸的麦子,我两个都不想放下。”

  程知远:“鱼和熊掌岂能兼得?”

  子思:“当然可以,在熊捉住鱼的时候杀掉熊。”

  程知远当时就是一愣。

  子思道:“南华玩的小孩子的把戏而已,那是惠施咄咄逼人才嘲讽他的。”

  “我踩着刀剑想要传道,不想让世俗的刀剑阻挡我,那我便穿上了铁靴子。”

  程知远摇头道:“也是,也是,到底是小孩子般的诡辩,那我也要说一个小孩子赌气的把戏,不知道子思先生能不能解?”

  子思道:“讲吧,我知你素来以诡辩之术著称,倒也看看你这小舌头,比不比得上张仪那厮!”

  程知远行了一礼:“这个故事,您是听过的。”

  子思目光无悲无喜,似乎并不认为程知远能难倒他。

  程知远道:“此题目,为——”

  “两小儿辩日。”

  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15/15872/548896614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